●知识产权贯标: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也称:知识产权贯标认证、知识产权贯标,是指企业、科研所、高校通过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并运行,直至取得由国家认监委批复机构颁发的认证资质的过程。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依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0-2016)、《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33251-2016),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 1.1-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系内容的确定方法》编制而成。
通过知识产权贯标,企业/科研组织/高校可建立科学、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形成贯穿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对知识产权的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提升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保障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知识产权贯标目的
为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指导和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知识产权的科学管理和战略运用,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
●知识产权贯标内容
1、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条件
企业应当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并要知识产权管理“领导落实、机构落实、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企业应当建立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职责等。
2、规范知识产权的资源管理
围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对上述管理活动涉及的知识产权事项作出了相应的规范。
3、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
明确规定了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原辅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对外贸易等重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要求。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各主要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权利流失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规范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行控制
围绕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四个重点环节。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知识产权权利的创造和取得、权利管理、权利运用和权利保护四方面的规范性要求。
5、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文件管理和合同管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的有关知识产权的各类活动,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并形成档案。特别是对企业对内、对外的合同管理作出明确要求。
6、明确规定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动态管理机制
企业应当对自身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并对照管理目标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
●知识产权贯标意义
1、价值,既有助于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融资上市、投资并购及企业出售等资产运作上获取更大收益。
2、地位,既有助于巩固企业市场竞争地位,使企业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在销售市场上的地位明显增强。
3、降低,既有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风险,避免或减少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出现知识产权或法律风险。
4、竞争,既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撑企业持续良性发展,保持企业活力与动力。
5、资质,即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是作为企业申请项目专项资金补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认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的必要评分条件。
6、补贴,针对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政府单位给予补贴。
●知识产权贯标周期:
贯标辅导周期在3~4 个月,认证周期1个月左右。出于企业的需要与工作安排,全程周期可适当压缩,高效率的贯标进程离不开企业领导重视和各部门参与人员的高度配合。
●知识产权贯标适用企业
1、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运行并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3、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评价;
4、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试点企业、创新性企业等科技项目的企业。